喜报 | 我实验室在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再获佳绩

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作品赛

2025年8月10日至13日,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作品赛于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我实验室四支本科生参赛队伍斩获佳绩,获全国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是国内网络安全领域公认的顶级权威赛事。赛事旨在培养高水平网络安全人才,备受国家主管部门与业界知名企业的高度关注。本届大赛吸引了全国数百所高校递交的894份参赛作品,历经初赛与决赛的层层选拔,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4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88项。     

我实验室智瞳团队在杨哲慜老师指导下凭借作品《智瞳:面向串谋行为的恶意小程序检测系统》获得全国二等奖;鉴影团队在洪赓老师指导下凭借作品《鉴影:跨平台黑灰产溯源取证智能体》获得全国二等奖;AetherCTF团队在潘旭东老师的指导下,凭借作品《AetherCTF:自进化智能体驱动的次世代CTF实训平台》获得全国三等奖;灵析团队在张磊老师的指导下凭借作品《灵析:大模型协同的智能漏洞挖掘系统》获得全国三等奖。

智瞳:面向串谋行为的恶意小程序检测系统

指导老师:杨哲慜 团队成员:孙同庆 王子安 周平川 肖楠  获奖:二等奖

团队聚焦于恶意小程序检测,尤其是新型串谋行为小程序识别问题,设计了“智瞳:面向串谋行为的恶意小程序检测系统”,融合“慧眼识珠”典故,展现出项目的技术与文化双重内涵。智瞳创新性地构建基于感知-理解闭环的语义驱动动态探索框架,提出多模态融合检测方案,通过行为图谱构建和大模型风险感知分析小程序恶意风险,为平台监管提供智能、高效、可扩展的小程序安全检测方案。

鉴影:跨平台黑灰产溯源取证智能体

指导老师:洪赓 团队成员:刘佳铄 张鑫阳 李思全 李彦昕 获奖:二等奖

团队着眼于网络平台与监管部门的实际需求,对黑灰产行为进行深度研究,将跨平台用户行为链建模与动静态结合分析技术相融合,设计并研发了“鉴影”跨平台黑灰产溯源取证智能体,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真实用户行为,对嫌疑路径进行深度探索与验证,从而将不同平台上的碎片化信息聚合成完整的证据链,精准还原黑灰产的运作全貌,最终实现从海量网络信息中主动发现黑灰产导流线索,并自动化地完成跨平台追踪、证据固定与行为链画像等一系列取证任务,为维护清朗网络空间、保障网络平台内容安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AetherCTF:自进化智能体驱动的次世代CTF实训平台

指导老师:潘旭东 团队成员:阮锐寒 宋静淑 夏晟竣 李承远 获奖:三等奖

AetherCTF,是新一代由自进化智能体驱动的CTF实训平台。针对传统CTF训练“卡关”劝退、攻防能力失衡的痛点,平台首创“攻防一体”双模范式:AI既能作为“智能导师”,为学习者提供决策透明的人机协同训练;也能化身“自动化红队”,为出题者提供量化的防御强度评测。平台从真实交互中持续学习,驱动模型自我进化,致力于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提供更智能、高效的创新解决方案。

灵析:大模型协同的智能漏洞挖掘系统

指导老师:张磊 团队成员:何雨珘 王青怡 黄奕郗 李婧雅 获奖:三等奖

针对传统漏洞挖掘深度不足、效率低下的问题,团队开发“灵析:大模型协同的智能漏洞挖掘系统”,创新性融合大语言模型与程序分析技术,充分发挥大模型在语义理解与多格式泛化方面的优势,结合程序分析技术的精准可控特性,实现了自动化、结构感知的高效漏洞挖掘。在复杂文件格式测试中,灵析有效提升代码覆盖率与深层路径触发率,大幅减少无效测试输入,显著提高漏洞挖掘效率。系统基本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突破对人工定义文件格式的依赖。

总结

本次竞赛是对团队成员们实践能力的一次宝贵锻炼,更坚定了他们在网络安全领域深耕的决心。这已是实验室连续第五年组织本科生团队参赛并载誉而归。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支持学生参与高水平科创竞赛,也诚挚欢迎更多对网络安全研究充满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共同为网络强国建设贡献力量。